close

 

       DSCN8150.JPG

在進入主題前,首先要感謝主辦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你好台灣網的用心與支持讓我有機會前往夢寐以求的敦煌。尤其是對一個歷史愛好者而言,能在世界博物館日這天得知自己雀屏中選「台灣青年大陸著名博物館新媒體紀行」活動的消息,著實覺得意義非凡。
       說起來,自己跟敦煌似乎一直有著不解之緣。大學時因為就讀歷史系,對敦煌學的重鎮莫高窟是一點都不陌生。而在研究所時期,更是因為學校就夾在大英博物館跟大英圖書館的中間的緣故,很早就能幸運地目睹來自莫高窟藏經洞的《金剛經》與敦煌壁畫的風采。最玩味的是在知曉本次活動前,剛好買了一本由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芮樂偉‧韓森(Valerie Hansen)所著的《絲路新史》,讓我不禁猜想種種巧合難道這是敦煌對我的招喚。

活動主題

       這次的活動主題是藉由博物館來讓台灣青年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對一個曾經在歷史學界汲汲營營的學子而言,我一直認為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比博物館更能點亮地方文化的脈絡。正如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漢寶德所言:「在古希臘,城市的核心是廟宇。在中世紀,城市的核心是教堂,現代的文明城市則以博物館為核心。因此,我認為博物館是現代的教堂。廟宇與教堂是神的殿堂,也是美的化身,現代博物館則是城市文明的精神象徵。(...)博物館是城市的靈魂。」沒錯,博物館是城市的靈魂。
       廣義而言,敦煌這整座城市就是一座無邊無際的博物館。舉例來說,莫高窟、陽關、玉門關與漢長城等,都是經歷了千年風霜的世界遺產以及研究敦煌學與絲路發展史的瑰寶。另外諸如雅丹地貌、鳴沙山、月牙泉等,更賦予了敦煌在地理地質學上的與眾不同。
       不過作為一個外來旅者,想要最簡單的認識一個陌生城市,真心建議先去當地的博物館一探究竟。不畏言,好險有去敦煌博物館了解整個敦煌的發展與演進,讓我這趟旅程不至於望著破敗的城關無奈,也不至於在飽受限制的莫高窟裡留下遺憾。

認識敦煌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芮樂偉‧韓森曾說:「如果只能造訪絲路上的一個點,你一定要去敦煌。那裡的自然環境相當壯觀,深綠色的白楊樹、柳樹圍繞著茂盛的綠洲。岩壁環繞,五百多個石窟裡有極美麗的佛教壁畫,融合來自印度伊朗、中國與中亞的元素。藏經洞發現超過四萬卷的經卷,是絲路沿線所發現規模最大的文件與文物儲藏。洞裡不同宗教(佛教、摩尼教、祆教、猶太教與東方教會)的文本,顯示敦煌自古以來的高度國際化。綜觀西元第一世紀,敦煌是重要的邊塞城鎮、朝聖中心,以及貿易的據點。」 
    從芮樂偉‧韓森的話裡可以明白;敦煌所擁有的不僅僅是它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地緣,而是敦煌做為古代絲路的核心所被賦予的文化傳播價值。做為絲路上最重要的中繼點,它將不同的文化如種子一般散播在不同的土地上,促進不同民族的融合、也將東西方的宗教、藝術、語言與科技等注入了這個全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動脈。
       然而,單純以一個陌生旅人的角度來看敦煌,我看到了敦煌更多的親切與純粹。到敦煌以來,總覺得敦煌人似乎都帶著微笑面對來往過客。從機場保安開始遇到的每一個人都非常友善也樂於幫我們解決問題,是我目前在大陸旅遊的20多個城市裡最熱心的城市。或許像出租車司機所說的,敦煌人少城小,人人都是朋友、都是遠親,早就已經習慣互相幫忙。
       另外最讓我與同行夥伴們讚嘆的是敦煌的整潔與秩序。由於我們旅館離市中心才一公里的緣故,這幾天的旅程很多時候都是用步行的方式完成。正因為如此,對當地大街小巷的乾淨整潔特別有感觸。有別於許多城市路面上難免出現的紙屑垃圾,敦煌大街上除了大自然偶爾遺棄的黃沙,可以說是一塵不染。在跟許多當地人聊天後才知道,原來敦煌上任市長為了改變市容跟振興觀光對地方採取了不少措施與政策。在他的努力下敦煌不僅市容美化也吸引了更多遊客,難怪包車司機一路上都在懷念這位前市長呢。

行程建議與安排

       敦煌的景點扣掉市中心的敦煌博物館與沙洲夜市外,主要分為東西兩線。東線是莫高窟、月牙泉與鳴沙山,離市區不遠。西線則長達300km,以最出名的雅丹魔鬼城為終點,沿路經過敦煌古城、西千佛洞、河倉城、玉門關、漢長城遺址與陽關等等,包車必須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來敦煌還有一件不可錯過的事,那就是欣賞帶有當地特色的大型演出。敦煌有三大表演,分別是《敦煌盛典》,《絲路花雨》與《又見敦煌》。這次在仔細思量後選擇觀賞《又見敦煌》,至於原因會在後面詳述。
建議來敦煌可以待到四天,行程照以下安排:
Day1: 敦煌博物館、黨河風情線、又見敦煌(表演)、沙洲夜市
Day2: 莫高窟
Day3: 鳴沙山、月牙泉
Day4: 敦煌古城、西千佛洞、河倉城、玉門關、漢長城遺址、陽關、雅丹魔鬼城

食在敦煌

       很多人不知道敦煌菜其實名列中國“新八大菜系”的首位,其中又以敦煌三大宴“敦煌宴”、“大夢敦煌宴”、“敦煌樂舞宴”最為出名。敦煌做為古代絲路的核心,在飲食上深受各文化的影響而表現相當多元。尤其是境內有不少回民、維爾爾族、哈薩克族與蒙古族居民,為敦煌菜添加了不少異域元素。
       整體來說,敦煌當地人喜食羊、雞、牛肉,主食則是以麵食為主,像是合汁、黃麵、燜餅、囊等等,都是口感紮實的麵粉類食品。對於天天吃米飯的台灣人而言敦煌的飲食相當新奇,但因為料理的味道與品質都很有水準,因此不會有不習慣的問題。另外,不得不提到這幾天陪伴我最多的敦煌國民飲料”杏皮水”, 杏皮水是以當地的李廣杏為原料,用杏皮熬制而成,口感酸甜解渴,是我這趟旅程對抗酷熱的好戰友。

夏家合汁
       所謂和汁指的就是羊肉粉湯,是敦煌本地人早餐的不二選擇。食量大的人可以點一碗合汁搭配麵餅與羊肉等等,保證點亮疲憊的早晨。很多人不喜吃羊肉,但是建議來敦煌一定要試試看。據說本地的羊肉都是來自附近的哈薩克族小縣城,因為是採水草放養的模式,肉質鮮美沒有腥羶味,回來以後至今都無法忘懷。

胡羊燜餅
    古代敦煌為少數民族游牧之地,人們統稱他們為“胡人”。隋唐以來漢胡融合,因此間接影響敦煌飲食文化的發展。胡羊燜餅是以胡人的膳食習俗做法而得名,羊肉和麵餅同時燜燉相煎,是敦煌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小吃。推薦位於宏泰市場西邊的“壹閣胡羊燜餅”,餐點用料十足、服務親切,充分展現地方特色。

順張黃麵館
       說來奇怪,敦煌並不產驢肉,但驢肉黃麵卻敦煌人氣最高的一道美食。一路上跟許多本地人聊到這個話題時,感覺他們不僅沒吃過,也不能理解驢肉黃麵在敦煌火紅的原因。不過既然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所以即便不是當地特產也擺脫不了它本身的美味。
       推薦位於敦煌宏泰市場西頭的百年老店順張黃麵店。驢肉相當可口,麵也很有嚼勁,但就是分量稍大,點菜時要請服務員依照人數建議。



燒烤
      如我之前所述,敦煌有不少的回民,因此回民燒烤也毫無疑問是敦煌的一大亮點。不得不再讚揚一下敦煌的羊肉,鮮甜可口完全沒有腥羶味。隊伍中以往不敢吃羊的少女,也破例在敦煌大快朵頤。參考了不少網路上評價後,我們選擇了一家位在沙洲夜市的老鍾家烤羊排跟一家位在陽關中路上的小馬烤羊排。兩家是各聖壇場,老鐘家菜色較為豐富,但因為在夜市中心價格也比較高。小馬則是物美價廉,但是用餐食人巨多通常要等上一陣子才能用餐。






Day1: 敦煌博物館

       敦煌博物館位於離市中心大概一公里處的陽關東路上,是一個以歷史文物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以歷史順流的方式貫穿敦煌從漢代到現今的演變。館藏琳瑯滿目,包含像是漢代的石碑、石塔、各時期的木器、絲綢、珠玉、花磚、貨幣、兵器、首飾以及最重要的莫高窟藏經洞文書寫經等等,共計4000多件。
       博物館現有4個展廳。其中二樓東側是以巨型沙盤模型和大量圖片,展示了敦煌境内的漢長城、烽燧、城關遺址的敦煌漢長城展覽。三樓東西兩側展廳則是以敦煌歷代出土文物為主軸,藉由文物重點反映了漢唐时期敦煌在絲綢之路的關鍵地位。.
       由於莫高窟在文化保存的意識下現今參觀被受限制,在國內想要一窺藏經洞的文本也只能造訪敦煌博物館。著名的''敦煌遺書''與''藏文佛經''可是一直以鎮館之寶的角色為敦煌博物館吸引中外學者。這裡可以免費參觀,但務必記得帶身份證等有效證件。

Day 1: 黨河風情線

       黨河的歷史非常悠久,漢稱氐置水,唐叫甘泉水,宋為都鄉河,元、明兩代叫西拉噶金河,到了清代改為現在的名字。黨河是孕育敦煌的母親河,所謂的”黨河北流”也名列”敦煌八景”之一。蘇履吉在《黨河北流》詩中說:「一泓新漲波浪淺,兩岸平排樹影疏。最愛春來饒景色,塞冰解後網鮮魚」,表現出黨河在古代的地位與形色。
       然而對我而言,黨河風情線並不能算是一個旅遊景點,它比較偏向是一處讓當地居民都能漫步休息的河岸步道。每當傍晚時分經常看著下課學子在此嬉戲、情侶在岸邊看景或是大媽們在鄰近廣場跳舞運動,為黨河添上不少親民的色彩。在這些日子裡,黨河是我每天來往市中心的必經之地,也理所當然的成為我在敦煌最有印象的地方之一。

Day 1: 又見敦煌

       敦煌有三大演出,分別是《敦煌盛典》,《絲路花雨》與《又見敦煌》。三個表演都盛名已久,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但如果只能選一個來觀賞,我最推薦《又見敦煌》。
       首先,《又見敦煌》的劇情是以莫高窟的歷史脈絡為主軸。對於要去莫高窟的旅客而言,《又見敦煌》可以幫助大家在行前更了解莫高窟的演進與遭遇。除此之外,單從欣賞的角度來說,《又見敦煌》的演出方式與傳統的表演迥然不同,讓不論是否喜歡看表演的人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又見敦煌》由創排《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已及《又見五台山》的導演王潮歌所編排,有別於一般的大型實景演出是以你演我看的形式,《又見敦煌》是採取情境更加融入的「走人式」來呈現。觀眾必須在舞台下步行至不同區間欣賞演出,伴隨著演員不時在身邊出現,在漫步中一路看著敦煌所歷經的滄桑與繁榮。雖然整段表演僅僅一個半小時,但從不時的演員互動中,讓觀眾有著在一瞬間貫穿千年與數千里絲路的感動。

Day 1: 沙洲夜市

       沙洲夜市是來敦煌決對不會錯過的景點之一。這裡因為其特殊的民族風味與地方特色,被稱為是敦煌的“夜景圖”與“風情畫”。前往沙洲夜市要注意時間安排,因為敦煌的日落偏晚的關係,通常要在九點後才能真正展現出沙洲夜市的熱鬧繁華。
       夜市內可分為小吃區、特產區與工藝品區,各種禮品包羅萬象,非常適合做為最後一天的採買站。平日如果想來用餐也可以到這裡的燒烤一條街或是各式小吃區飽餐一頓。

Day 2: 莫高窟

       來莫高窟前為了能夠更了解這個文化瑰寶十足的做了不少功課,尤其是它在歷史上各朝代的演進與扮演的角色。然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親自走訪一趟所能吸收到的新知遠遠超過書籍上所述。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它藏有全世界最大量的佛教雕塑壁畫,現存北魏至元朝的洞窟共有735座,其內容共有佛像、佛寓、佛教歷史、經變、神怪、供養人畫像與裝飾等七大主軸,被譽為「東方盧浮宮」。此外,在近代由於道士王圓籙無意發現藏經洞以及古籍輾轉流入外國的關係,間接造就了以研究敦煌古籍為熱潮的“敦煌學”之興起。
       在導遊小姐的帶領下,這次參觀共八個石窟(旺季八個,淡季十二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是在第61號石窟中的「黃道十二宮圖」。乍聽黃道十二宮可能覺得陌生,但說到星座一定無人不曉。原來這個來自古巴比倫擁有4000年歷史的星座概念早就藉由絲路以「黃道十二宮」的名義傳入中國,並在西夏時期繪在莫高窟。由此可知敦煌在古代的異文化傳播中佔據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體會在於大陸當局對莫高窟的保護。至敦煌以來一直忍不住拿敦煌埃及的開羅做對比,因為兩者都有聞名世界的奇景跟一望無際的沙漠。然而如果以莫高窟跟金字塔相較,可以完全感受到當地對莫高窟的重視與保護,包括不能隨意拍照、二氧化碳濃度達標閉館以及實名制人量管制等等。雖然因此造成旅遊上的不便,但能使藝術文化永續一切都值得。

第96窟,莫高窟內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窟中的石胎泥塑彌勒坐像是中國國內的第三大坐佛。在莫高窟內欣賞的期間對於它們每一個泥塑雕像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因為細如裙擺的摺痕都能雕塑的栩栩如生,讓人誤以為它們穿著真正的絲綢

提到莫高窟一定免不了提到張大千。張大千於1941年進入莫高窟,待了足足兩年,臨摹了276件作品。然而對於張大千在莫高窟的評價可謂兩極,尤其是在臨摹過程中張會刨去外牆以便臨摹內部較古老作品的行為,對古蹟造成難以彌補的重創

陳垣在《敦煌劫余錄》中提到''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表示敦煌史料的破壞與遺失。而後陳寅恪引用這句話藉以表達當時國內敦煌學者的匱乏。如今敦煌學以經是中外史家不可遺漏的瑰寶,也為這個沙漠圍繞的城市創造了觀光以外的文化產值

Day 3: 鳴沙山月牙泉

       相距敦煌市中心約5公里的鳴沙山月牙泉是以環抱在漫漫沙漠中的綠洲泉水湖而得名。傳說中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型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
       然而要形成這樣的景緻絕非偶然,得天獨厚的地勢關係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拜特殊地形所賜,鳴沙山在颳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往山上移動,因此月牙泉至今不層被沙塵埋沒,蔚為奇觀。
       來鳴沙山月牙泉有兩件事不能錯過;一是橫渡沙漠的駱駝騎行,二是欣賞傍晚倚山的日落。騎行一共費時約一個半小時,從鳴沙山景區門口繞至4公里外的月牙泉綠洲。一路上必須頂著熾熱的陽光以及不時夾帶黃沙的疾風,所以務必要注意防曬。  
       遊客如果想看日落必須待到十點左右,因為敦煌的天空在九點多才慢慢蘊出夕陽。說來輕鬆寫意,但對下午就進入景區的遊客們可是莫大的考驗。大家必須在萬里無雲的日頭下頂著烈陽待上數小時,然後在爬上走兩步退一步的沙山尋找最好的觀景點。不過有趣的是,幾乎在太陽與沙漠拉成一條平行線時可以聽到異口同聲的讚嘆,疲累的心情也瞬間嘎然而止。

Day 4: 玉門關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西北處,是中國境內連通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之一。始建於漢武帝,因西城輸入玉石取道於此得名,現存的玉門關正是漢代玉門關的遺址。宋朝以後因為戰事頻繁的緣故,中國與西方的陸路交通逐漸衰落,城關也隨之荒廢。
       其實在去玉門關前早耳聞這裡在2000多年的風吹雨淋下已經大不如前。但去玉門關絕對不只是為了眼前的城隘,而是為了感受涼州詞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悲壯情懷。

Day 4: 漢長城遺址

       漢長城遺址是全中國最獨特的漢代長城,位於甘肅敦煌玉門關以西5公里處,光在甘肅境內就長達1000多公里。漢長城建造時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使用蘆葦、紅柳、胡楊和羅布麻等夾礫層層夯築而成。始建於西元前 121年,止於西元前101年。因軍事防禦之需要而分段建造,故每段形色不一。有些地方有亭障而無牆垣,但總體上仍能連成一線,形成一個整體的軍事防禦報警系統。很可惜在經歷兩千年風沙雪雨後,雖然有些地段仍堅固如磐,但大部分的城關以變成斷垣殘壁 。建議停留個十分鐘即可。

Day 4: 雅丹魔鬼城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俗稱敦煌雅丹魔鬼城,是電影《英雄》、《天脈傳奇》與《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拍攝地。簡單來說,雅丹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在維吾爾語中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的意思。之所以有魔鬼城之名,除了它獨特的風蝕戈壁外,更是因為園區內四處由風吹產生的悲鳴所造成。加上這裡曾經發生過旅客因為落單而遇難的意外,更為這裡添加了不少神秘色彩。私人車輛不能進入雅丹景區,必須換乘大巴,如果預算允許也可以坐裡面的越野車,可以看得更多,時間也更自由。

arrow
arrow

    Joey在路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